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用户中心 |  无障碍阅读 |  智能答问 | 繁體閱讀

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营商环境专栏

雨花台区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第一次发布

发布时间 :2022-06-16 15:00 来源:雨花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加载中...... 视力保护色:

一、我区开展“暖心助企 纾困解难”大走访活动进一步拓宽政策直通企业渠道,形成条块联动的整体合力,建立完善政府与企业携手稳经济、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全面提升企业活力、提振发展信心6月1日开始,我区开展“暖心助企 纾困解难”大走访活动 活动坚持区领导带头走访区级部门抓好条线统筹板块抓好属地推进的要求对纳入全区统计联网直报范围的“四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走访全覆盖。通过活动,一是加强国家和省市助企纾困相关支持政策的宣传解读,送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基层;二是全面摸排收集当前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重点企业在保畅产业链供应链、稳资金流、稳用工、拓市场、保订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堵点难点,进一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解决;三是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分析,及时研究和储备更多的支持政策。

二、数字赋能,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区人社局创新搭建聚雨花 职未来人才服务云平台,提供活动月历、招聘大厅、政策快车、园企直通、往昔集锦、数说就业六大服务功能,开启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网聚101家企业线上荐岗1092个,以数字赋能助推人才服务零距离、稳保就业不断线。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江学院等大学,将人才服务云平台推向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户享受空中面试新体验;推动人才服务云平台进产业园区,开展企业线上荐岗,为高校毕业生推出就业岗位100余个,云端接收简历投递300余份,融通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举办2022“We+”人才服务发布会,采用线下活动发布+线上同步直播形式,宣推打造一个平台、举办一列活动、组织一场大赛、建设一个园区四维一体人才服务系列举措,累计吸引在线观看人数11.6万人次。依托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我区政府网站等线上窗口,在线发布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信息19场,组织124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1791个。

三、双创示范基地广聚英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我区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引领作用,推动落实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集聚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启动第五届贤聚金陵 梦汇雨花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聚焦数字经济产业赛道,征集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228个。举办让全国看见你雨花台站青年创新创业线上路演,推荐多个项目进入创青春市赛。围绕创聚金陵主题,线上线下多渠道精心举办园区推介会政策直通车宣讲会创业能力提升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开业补贴、担保贷款、场租补贴等大创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举行青年人才培养专题分享会,区人社局、东南大学、人力资源专家、驻区企业代表、青年人才围绕青年人才培养话题圆桌论剑,从培养方向、人才引进面临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政府引才、企业用才、人才发展贡献一串金点子。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品牌建设,聚焦青年大学生开展创业服务,成功推荐南京科特孵化器双创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题展示。

四、区科技局突出三大服务企业机制,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落实为民办实事的要求,着力破解高企申报硬骨头问题,区科技局立足现状,统筹谋划,系统化设计,着重突出三大服务机制。一是突出“保姆式”服务机制,深入推进高企申报“全天候”“零距离”工作模式。强化主体责任,一方面建立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实现“一企一档”,厘清区域内企业底数,把握企业申报实时动态;另一方面将线上专家辅导答疑与线下开展街道园区流动专场培训相结合,经过“地毯式”、“扫楼式”、“循环式”不间断摸排动员、宣传培训,打造“全天候”高企申报辅导新模式,覆盖惠及企业1500余家。针对发展遇到难题、申报遇到困难的部分企业,采用“上门座谈+精准辅导”“零距离”服务模式,凸显“保姆式”服务机制。二是突出“陪伴式”服务机制,探索科技金融服务精准服务企业需求新模式。结合区内创新型领军企业库企业需求,特邀专业金融机构,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进行政策宣导,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上市前辅导,加快推动企业的上市进度,2022年针对企业上市辅导已走访区内企业9家。宣传省高新技术服务中心与南京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纾困抗疫专项服务、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项科技金融对接行动的政策,收集到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5家,凸显“陪伴式”服务机制。三是突出“精简式”服务机制,逐步完善科技金融“不见面”审核工作模式。我区依托“南京金服平台”推行宁科贷审批工作机制改革,面向全区中小微企业提供“点对点对接,实时化审核”的金融服务,缓解了企业“融资环节多、审核周期长”等问题,为全区科创企业打造出一条“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五、“谷雨模式”助推科创企业“高成长”。2022420日,中国(南京)软件谷正式发布2022年度谷雨双创学院培育计划,聚焦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发展规划、市场对接、产品研发、资本对接、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力争培育更多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助力软件谷企业加速成长。谷雨双创学院2020年由我区委、区政府与中国(南京)软件谷·雨花台高新区联合设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构建的不同维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双创人才的引进端口、服务入口、评价窗口。三年来,软件谷持续推进谷雨模式,精准帮扶中小微科创企业,助力小苗、小树做大做强,迈向高成长

六、惠民春风润万家,智慧税务谱新篇。自第31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以来,区税务局主动与江南公交合作,利用公交车线路长、人流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倾情打造“减税降费”税宣小蓝车,聘请公交车司机做税收宣传员,打造直观形象、零距离接触的税法宣传“流动大课堂”,让广大市民在乘车时看税宣、学税法、明税情,在全市范围内最大限度普及税法知识、展示税收改革成效,推动营造“落实减税降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打造“减税降费”专车,让税宣课堂更生动。区税务局精心挑选了江南公交公司1路、3路、11路、25路、30路、33路等6条行程长、跨全市多区域、途径商圈的公交线路作为“减税降费”税宣路线,每条线路选取4辆公交车,在公交车的车座椅背、拉手、下车灯箱等显眼处张贴不同内容的税收宣传海报,让乘客不论坐着站着,不管上车下车,都能感受到税宣的热情。宣传海报上均贴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即接收到各类税收政策。二是落实 “税收宣传员” 让工作内容更精彩。区税务局聘请每条线路的公交司机做税收宣传员,为其每人发放聘书,为期2个月。在每辆“税宣小蓝车”上均设置了专门的税收宣传栏,放置最新版税收政策宣传册和意见簿,请司机们告知上车的纳税人可以领取税宣手册、扫描二维码关注南京税务微信号与微博。三是建设“公交站台”税宣新阵地,让候车时刻更有趣。一位在“紫荆广场”公交站台候车的乘客在公交宣传栏前驻足,并通过手机扫描宣传页面上的二维码。在辖区内紫荆花路、花神庙、宁南大道、宁南小区、龙福山庄双向共10个候车站投放了税收宣传广告,让税宣与市民零距离、更加贴近民生。

七、助力企业发展,我区搭建“知产质押融资”对接平台。创业难,融资难。一直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辖区内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变大,为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我区各职能部门联合行动,针对我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召开政银合作推进会,撮合银企合作,为辖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对接平台。我区的主导产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其中不少企业都属于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为这些企业做好知识产权金融对接服务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这类银企对接会不但将成为常态化协作方式,同时,我区还会组织各大银行参与政银携手助小微活动,发放各类亲民利企优惠券,全力为小微企业提供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市场经济,助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八、制造赋能,雨花小工坊大变样。《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依托雨花经济开发区打造滨江智能制造创新高地。依托园区资源禀赋,采取项目嫁接、收储用地、扶持转型等多种方式盘活低效用地,精心打造9号工坊都市工业园,推动工业企业“进园上楼”,高标准布局新型都市工业示范园,加快构建全区智能创新增长极。一是建设标准有高度,9号工坊都市工业园位于龙藏大道9号,占地面积83亩,总建筑面积5.5万㎡,通过租赁南京舒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载体,按照都市工业园区建设标准,以整体运营管理的方式进行打造为综合性新型都市工业载体。该项目既是盘活存量资源、腾挪发展空间打造的创新载体,也是我区重点支持发展的都市工业园区(楼宇)之一。二是配套服务有温度。不仅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园区赋能,而且聘请专业园区改造设计单位对园区进行方案设计,精心打造人才公寓、食堂、羽毛球场、篮球场、超市等4100㎡生活配套,提升园区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三是园区管理有智慧。9号工坊都市工业园按照智慧型都市工业园标准,配建疫情防控中心数据、智慧园区企业管理、智慧园区人员管理、智慧园区平安建设、智慧园区综合管理、智慧园区文化管理、智慧园区停车管理、智慧园区生活管理等八大信息化系统。

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