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强“第一资源”,赋能“美好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9-12 15:00 来源:区教育局 浏览次数:加载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雨花台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打造有未来发展力的智慧教育名区”愿景,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区域教育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这些荣誉背后,是雨花台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今年以来,雨花台区有25名教师获得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有3位教师在“南京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获佳绩,有58个作品在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中获奖,4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荣获市级一等奖,4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荣获市级二等奖,4项教学成果入选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荐项目,4个创新项目入选市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2个创新项目入选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名单……这些数字印证了雨花台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坚实步伐。
构建教师发展的“雨花生态”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系统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化、机制化创新,系统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雨花生态”。
在高层次教师培育方面,雨花台区大力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成效显著。每年涌现出一大批省级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以及“苏教名家”“宁教名家”等教学名师和优秀工作室,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成长的良好局面。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雨花台区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的指导意见》,建立常态化交流制度。鼓励教师跨校执教,推动教育集团内外部多元互动,实现教学合作与经验共享,助力教师在流动中获得成长。
在评价与激励方面,雨花台区构建了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试行《中小学教师评价指南》和《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履职评价办法》,并出台涉校项目准入清单和任务清单,明确11项准入事项,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全面落实待遇保障,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与从教幸福感。
通过这一系列系统施策、多维发力的“组合拳”,雨花台区不仅显著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和专业水平,更逐步构建出一个良性循环、协同共生的教师发展“雨花生态”,为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打造教师成长的“雨花路径”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各类学校52所,幼儿园66所,教师5900人,在校学生74492人。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将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系统谋划、高位推进。
“三名”工程引领,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
雨花台区以“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大工程为牵引,全面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仅注重“建高原”,更努力“筑高峰”,通过发挥名教师的带动力、名校的辐射力、名校长的领导力,推动全区教育水平整体跃升。
在引进和培育名师方面,雨花台区“招育并举”、精准发力。科学调控招聘比例,多渠道引进骨干教师、职校紧缺人才,吸引大批教育精英落地生根。全区持续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依托教师发展共同体,制定精细化培训方案。更借助“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整合区教育局、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及中小学资源,打通教师培训、资格认证和职称晋升之间的壁垒,为每一位进取者铺设快速成长通道。
同时,雨花台区梯队化培养名校长,储备未来“专家型”领导力。从2015年开始,雨花台区就启动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打破传统选人用人观念,构建“后备—副职—正职”校长梯队孵化机制。雨花台区还与高校联手,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设计培训项目,覆盖后备干部、党务干部、校园长等不同群体,为“专家型校长”的培育储备了一批有思想、有格局、有冲劲的人才种子。
“五个突破”落地,推动教育人才“全面开花”
今年,区教育工委和教育局围绕优质均衡特点更加鲜明、全面育人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更加优异、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干部教师队伍更加卓越的目标,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内涵发展、品牌特色、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其中队伍培养方面涵盖干部提升、后备强化、教师培训、新教师培养、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多项任务。
目前,这项工作正不断推进:今年上半年,区教育局组织分管校长前往苏州、南通开展教学研修活动,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雨花台区对教师培养“三航工程”进行创新升级,成立启航班、续航班、领航班、远航班等四航班,并在暑假期间组织2025新教师入职仪式以及入职培训,同时全员教师的培训也在暑假进行;雨花台区还搭建班主任展示平台,开展优秀班会课设计、优秀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两项评比,围绕“骨干”,开展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促进班主任队伍高质量发展。
塑造教师队伍的“雨花品格”
雨花台区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以“沉浸式”教育铸魂,以“榜样化”宣传立心,构建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多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夯实教师队伍的“雨花品格”。
“沉浸其中”项目 铸就师德师魂
自2021年7月起,区委教育工委持续深耕“沉浸其中”书记项目,联动全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招募选拔百余名党团员教师为宣讲志愿者,组建“沉浸其中”志愿宣讲团,从2021年的“1馆1主题”逐步拓展为2025年的“1院3馆多主题”,依托雨花台纪念馆、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雨花剧院专业资源,以情景再现方式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家精神、铭记历史等多主题宣讲。
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说:“沉浸式宣讲项目,改变了传统讲解方式,利用纪念馆的场景,营造穿越时空的感觉,还原现场、活化历史。以立体化、多维度、沉浸式的实践模式,淬炼坚强党性,铸就师德师魂,为全区教育系统干事创业注入驱动力,增添新动能。”
雨花台区还以《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读物》为主要内容,组织党员教师与纪念馆专业讲解员共同打造雨花英烈精神主题“双师课堂”,广泛开展现场式、全景式、沉浸式教学。
据了解,“沉浸其中”项目深耕细作4年多来,已宣讲200多场,接待300多个团队约1万人现场参观,线上点击率突破300万。项目先后荣获全国社科作品评选三等奖、省社科作品评选一等奖、南京市红色文化项目一等奖,并接受新华社视频专访,项目的影响得到了更广泛辐射。
优秀典型宣传,做好榜样示范
雨花台区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近年来,雨花台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代表: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幼教集团总园长林虹36年如一日,爱园如家、爱生如子,将宝贵的青春和教育智慧献给了幼教事业,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陶行知奖等荣誉称号;区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周春燕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25年,坚持“思维课堂,让学生成长可见”的教学主张,致力于发展学生思维,打造让学生能力和素养都得以提升的英语课堂,获得全国园丁奖、全国十佳小学英语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在今年的南京教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雨花台区3位教师荣获佳绩,他们讲述的教育好故事让人动容: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教师殷莺教学20年,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扎根教学一线,以陶行知精神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在美术教育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普德村幼儿园教师李鑫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沉浸其中”主题志愿宣讲的演出,不仅自己沉浸其中触摸到了那段历史的温度,更影响了一批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雨花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团队,用热爱和创新,诠释教育的温度……
雨花台区常态化开展教育援藏援疆援青援陕工作。2025年7月,7名首批“组团式”援陕校长教师和1名援藏幼儿园园长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载誉而归。8月,16名校长、教师再次启程,前往陕西丹凤、青海大通、新疆伊宁进行对口协作支援,他们星星点点般落在西部的教育土地上,用心用情开展支教工作,全心全意助力教育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局还积极创建“四有”好教师团队,打造标杆教师群体,其中雨花台中学“笃行致远”四有好教师团队,顺利通过第二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评估;雨花台初级中学“和雅致美”好教师团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并成功结项;金陵中学西善分校“至善”好教师团队在第二批南京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验收中获评“优秀”;南京市小行小学“创新者”四有好教师团队,顺利通过第二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评估。这些“四有”好教师团队,通过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全区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点亮教育未来的“雨花之光”
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雨花台区以“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与研究为核心引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驱动教学变革,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着力构建“全域协同、技术赋能、生态创新”的智慧教育发展新格局,闪耀出赋能教育未来的“雨花之光”。
构建智慧教研与成长平台
依托雄厚的软件信息产业底蕴,雨花台区大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为教师精准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共享与评价反馈注入智慧动能。
雨花台区积极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探索技术赋能课堂改革。开发区域教师发展大平台,打通教、科、研、训等多平台数据,形成教师业务档案和数字画像,为教师的成长赋能。举办“金陵微校进校园”“AI赋能课堂”“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等系列主题研讨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市区级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7场,开设研讨课18节,吸引400余名教师深度参与。雨花台区作为首批“央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县),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的全新路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素质教育应用场景,并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斩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区教师发展中心获评“央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优秀组织单位。这些活动与成果,有效促进了智慧教研平台、AI教学助手的应用,初步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成果的数字化呈现机制。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产教研协同发展,推动校企共建,打造区域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品牌。区教育局还与区委、区政府多部门合作,联合软件谷企业,通过举办软件谷教育产品应用展示交流会、“语数话智”AI大讲堂等活动,架起企教合作的对话平台,形成共同发展的理念和长效合作机制。前瞻启动“智雨润教”智能体建设项目,致力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助推教学智能化转型,为未来教师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
培育面向未来的教师与教学新形态
雨花台区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在智慧教育环境中,探索项目式学习、STEM教育、跨学科教学等创新模式,锤炼面向未来的教师能力。
今年上半年,雨花台区成功举办覆盖四区的“RoboX中小学生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展示交流活动”,80所学校、567支队伍、892名学生参与,全面展示了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其中有65支队伍晋级市赛,7支获市赛一等奖,8支晋级省赛,1支入围国赛。此类大型创新教育活动,极大地锻炼了教师指导创新实践、开展跨学科项目教学的能力。
雨花台区还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为重点,通过举办区数字化教学优质课比赛、微课竞赛等赛事,以赛促研、以赛促用。2025年,围绕人工智能教育主线,开展“智雨润师”系列培训活动、“技术派”专题培训资源推送等,搭建教师技术交流分享平台,建立培训课题资源库。持续开展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实践竞赛活动、幼教AI劳动数字人征集活动等,不仅为教师尝试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域和展示平台,更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目前,全区国家级表彰教师1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4名,正高级教师20名,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7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85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95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61人,占全区在编教师数的16.2%,位居全市前列。
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回首过去,雨花教育人用汗水与智慧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更感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赋能‘美好教育’的核心力量。我们将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持续深化‘三名’工程、优化‘区管校聘’、强化师德涵养、推动智慧赋能,不断拓宽教师成长路径、完善教师发展生态、激发队伍创新活力,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